各单位:
经教师申报、院系推荐、学校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我校共确定2015年度MOOCs课程(本科)建设项目3项、培育项目7项,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MOOC课程(本科)建设项目
1、立项名单
2015年度MOOCs课程(本科)建设项目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资助经费 (万元) |
1 | 数学分析(一) | 专业必修 | 5 | 柴俊、庞学诚 | 数学系 | 10 |
2 | 波动光学 | 专业必修 | 3 | 管曙光 | 物理学系 | 8 |
3 | 冷战国际史专题 | 专业选修 | 2 | 沈志华 | 历史学系 | 5 |
2、建设目标
以分批立项资助建设的方式推进MOOCs课程建设,鼓励优秀教师探索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和开放共享机制,形成一批展示我校教师教改成果和教学水平的优质资源共享课程。
3、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1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课程应在建设周期内完成以下建设任务并如期在MOOC平台上开课:
1)明确课程目标定位,优化课程内容,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以符合网络教学特点。
2)完成教学视频的拍摄及各类教学资源的编制与建设。
3)设置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等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教师制定的目标。
4)保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5)上传课程内容到相应的MOOC平台,并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6)课程开课前,如教学安排出现重大变化,应提前30天书面告知教务处和MOOC平台,以便平台及时调整;课程开课后,如发现任何内容错误,应及时更正,并记录备案。
7)开课期间,应维护课程论坛、讨论区和答疑区,以保证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4、经费支持
立项课程的视频制作费用由学校支付。另外,学校给予每门课程5-8万元的资助经费。资助经费按项目进展情况分两次拨付,立项时拨付50%,验收通过后(在MOOC平台上开设一个学期且公众反响良好)再拨付剩余50%。课程负责人应做好项目预算,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规范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MOOCs课程(本科)培育项目
1、立项名单
2015年度MOOCs课程(本科)培育项目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资助经费 (万元) |
1 | 《电磁学1》与《电磁学2》 | 专业必修 | 3 | 朱广天 | 物理学系 | 5 |
2 | Java程序设计 | 专业选修 | 3 | 陈良育 | 软件学院 | 5 |
3 | 社会保障学 | 专业必修 | 2 | 余飞跃 | 公共管理学院 | 5 |
4 | 微课程的教学应用与设计开发 | 通识课(师范生) | 2 | 祝智庭 | 开放教育学院 | 5 |
5 | 民间艺术 | 通识课 | 2 | 陈东杰 | 美术学系 | 5 |
6 |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 通识课 | 2 | 杜心源 | 中文系 | 5 |
7 | 美术鉴赏与审美修养 | 通识课 | 2 | 钱初熹 | 美术学系 | 5 |
2、建设目标
目标是立足于教改需求,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理念及方法引入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在此基础上,择优遴选建设成效突出、受益面广的试点课程建设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3、建设任务
建设周期为1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课程应在建设周期内完成以下建设任务并试点“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学期:
1)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要素制作成模块化、专题化的数字化资源(以视频为主),并发布在网络平台。视频可以是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从国内外网络资源中收集整合的视频。除了视频,数字化资源还包括富媒体教学课件(如3D动画片、PPT、图片、音频等)、习题库、作业库等。
2)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师生讨论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提前将教学视频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鼓励提供配套教学参考文献、课前思考题与练习测试等。
3)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小班化研讨式教学。
4、经费支持
学校给予每门课程5万元的资助经费。资助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时拨付50%,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剩余50%。
验收优秀且在MOOC平台上开课一个学期、公众反响良好的课程,学校将根据建设任务和成效给予视频制作补贴。课程负责人应做好项目预算,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规范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检查验收
考核为中期检查和验收。对中期检查不合格、未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达标的课程,学校将视情形给予该课程限期整改或取消建设的决定,并酌情追回拨付经费。
四、管理办法
院系和课程建设团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实行院系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必须按照有关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和目标,院系必须将MOOCs课程纳入本院系课程建设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监督和检查等工作,以确保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五、材料提交
2015年4月20日前课程负责人将《MOOCs课程(本科)立项任务书》(一式三份)交至闵行办公楼207室,同时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建设项目还需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中国大学MOOC授课登记表》(一式三份)。
此项工作联系人:王晓红;联系电话:54344769;联系地址:闵行办公楼207室;邮箱:xhwang@admin.ecnu.edu.cn。
所有附件不再下发纸质材料,请在教务处网站“常用下载”处下载。
特此通知。
附件1:MOOCs课程(本科)立项任务书.docx
附件2:中国大学MOOC授课登记表.docx
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