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贯彻全人培养目标,培养更多博雅、通识人才,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创造热情,本年度,学校继续采用立项新建课程和从现有公选课中遴选优质课程两种方式打造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经教师个人申请、院系初审、学校遴选和网上公示,确定《说理的学问》课程入选我校“2018年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授予《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等3门课程“2018年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称号,现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开课院系
|
1
|
说理的学问
|
张留华
|
哲学系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授予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开课院系
|
1
|
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
|
李德志
|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
2
|
灾害地质
|
柳林
|
地理科学学院
|
3
|
程序正义与经典案例解析
|
黄翔
|
法学院
|
二、主要任务
新建课程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2018年4月-2020年4月)。授予称号的有效期为3年(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建设周期或有效期内,课程应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强调通过经典阅读和基本知识的探讨,奠定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共同的知识理念和精神素养。以问题为导向,鼓励突破学科边界组织课程内容。
2.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3.强化对学生的读、写要求,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的要求,并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方式,检测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4.认真履行示范课程的相关义务,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
三、建设经费和课时津贴
1.立项新建的课程:学校给予2万元的立项建设经费(1学分的课程为1万元)。2年建设周期内,要求每学年(含暑假短学期)至少开课一次,每开课一次增加1万元建设经费(1学分的课程为0.5万元)。
2.被授予称号的课程:学校拨付专门课程津贴,每学分折算为18学时,每标准学时200元。3年有效期内,要求每学年(含暑假短学期)至少开课一次。
四、管理办法
1.立项新建的课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团队成员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和预算执行任务。经费使用应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规范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对立项项目加强指导和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立项承诺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学校将对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对中期检查不合格、未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达标的项目,学校将视情形给予该项目限期整改、取消重点建设或收回经费的决定。
2.被授予称号的课程:课程津贴拨付3年后需要进行复审才能继续享有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称号以及专门课时津贴。
五、材料提交
请新建课程的项目负责人于2018年4月20日前将经所在单位审核通过的《教学建设项目立项任务书》提交至闵行办公楼217室,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hxu@admin.ecnu.edu.cn。任务书一式三份,教务处、所在单位、项目负责人各持一份备案。
联系人:徐幻;联系电话:54344792。
特此通知。
附件:
教学建设项目立项任务书.doc
华东师范大学
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