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作为部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东师大瞄准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战略,从2005年开始,在分析研究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深入总结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优良传统,充分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展了本科阶段教师教育课程群的系统规划、建设与实践。

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以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目标,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拓宽师范生知识视野,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发挥教育学科与文理基础学科的综合优势,系统规划了面向全体师范生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由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类、教育研究与拓展类、教学实践与技能类和学科教育类课程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群,课程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积极打造隐性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教师的综合养成教育模式。

一、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

2001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在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转变,我们开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传统的以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和教育实习等必修课程为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我们认识到,由于比较重视客观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教师个体自身的经验性知识与实践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充分适应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世界各国都将教师教育改革视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升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化水平,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其中,尤其强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促进教师的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和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坚持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办学宗旨,我们明确提出,要把国家教师教育的战略导向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转化为我们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具体目标,系统地规划和建设一个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推进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整合,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加快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变,全面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二、教师教育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1、组建领导机构,举全校之力建设教师教育课程

200510月,学校就开始酝酿改革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成为一个首要讨论的领域。进入2006年,为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俞立中担任主任的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委员会,制定发布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计划》。4月,为率先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实现突破,学校成立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开售着手讨论、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69月,学校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明确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列为首个重点建设项目,并设立“教师教育实践与教学实验研究”重点研究方向,着力整合全校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力量与资源,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实践创新。

2、完善培养方案,系统规划与论证教师教育课程方案

针对传统教师教育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在系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教师教育课程应该系统考虑师范生的实际需要;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教师教育课程应该提供教学实践的知识和直接的体验,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自主性,应该给予师范生自主选修教师教育课程的权利,尊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自主选择、自主反思和自我建构。

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理论视野的拓宽、教学实践技能的强化整合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这一核心目标上,整合师范生培养的学术取向、专业取向与实践取向,整体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板块组成的新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并基于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重点拟定了30个学分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方案,并先后多次组织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召开课程建设方案的论证会,不断规范和完善课程结构、课程名称和每门课程的建设目标。20064月,学校公布了由教育与心理基础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和学科教育类课程等四个模块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方案。200610月、20074月又先后两次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3、明确建设要求,分类建设不同教师教育课程

在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明确提出了每门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最新进展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注重课程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衔接;二是要把教学改革推进到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深层次变革上,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提升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三是要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师范生在自我反思、自主实践和自我建构中实现自主成长。

为了充分体现课程自身的特点,学校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了灵活的建设机制与办法:

一是为强调基础性,对教育学、心理学两门传统课程进行重点改造,在课程方案将其分别更名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的前提下,由教育学系和心理学系系主任分别负责,按照团队协作、分工负责的原则,改变传统上以教育学科逻辑为主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对教育教学实践具体问题的剖析之中,注重培养师范生分析教育基本问题的视野和能力。

二是为凸显实践性,对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进行充实和完善,分别建设技能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口语”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依托校教学技能训练中心与各专业学科教学实验室,以微格教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信息化教案设计为载体,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轮训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开展学科教学设计的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实践。实践类课程在传统的“教育实习”课程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重点构建“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通过建设基地学校、聘用特聘教授和兼职导师,为师范生营造一个优质的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校内外教学环境。

三是为增强自主性,对新增的供师范生自主选修的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和学科教育类课程,采取立项建设、公开答辩、选课认定的办法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面向全校教师进行招标建设,每年5月发布课程建设指导计划,强调课程建设的短课时、小班化、团队化,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做到:理论少而精,反映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注重引导性,紧密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案例教学,有具体的教学指导,配有辅读材料思路。学校组织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审阅每门课程的申请材料,召开课程建设立项答辩会,要求每门课程的申请人就建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陈述和答辩,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可以进入选课阶段,一旦确定进入学校选课系统,全体师范生都可以自主选修这些课程。为促进师范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均衡发展,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同样采取模块化的策略,每个模块的课程数量保持大致的均衡,而且要求学生至少在4个模块中选修课程。

4、整合优质资源,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成效显著

2006年以来,新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方案已经具体实施在2006级、2007级、2008级师范生的培养实践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依靠学校教育学科群雄厚的师资力量,包括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学院和各院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队伍,把每门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都落到实处。2006年5月至今,已完成了教育学、心理学两门传统课程的改造;先后分四批立项建设了68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31门学科教育类课程;初步构建了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签约教育实习基地122所,并从上海知名中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中聘任了首批8位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从实习基地学校优秀指导教师中选聘了首批99位兼职导师,负责安排和直接承担师范生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的指导;设立面向校内和实习基地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基础教育与教育实习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其中正式发表论文24篇,出版著作、教材8本,实习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直接研究中小学具体的实践问题;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首批20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的教材编写,目前已出版7本教材,待出版13本;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明天的教师——师范生必读》,为师范生熟悉教师职业、了解中小学校和开展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目前,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已经完成预定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师范生培养实践过程的验证,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200810月,已累积开设教师教育课程 572 门次,累计修读人数达到37,571人次;其中累计开设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 185 门次,选修人数达到9,025 人;累计开展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分别达到 8,468人次。

5、保证建设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此外,为保证立项建设的课程教学质量,组织校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成员和教学督导定期对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学校还根据学生评教结果,遴选了10位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任课教师,拍摄了“精彩一课”教学录像,并上传到课程资源网上,激励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纵观2006-2008年教师教育课程选课情况和学生评教结果,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普遍表示满意,任课教师评教成绩在4.5以上者三年平均达到42%以上。

6、打造隐性课程,探索教师综合养成教育模式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的一个重要延伸,也是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专门为师范生组建了住宿制的孟宪承书院,首批建设了文学、历史、经济、社会、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六个学科的孟宪承书院通识系列讲座课程,以拓宽师范生知识面、促进师范生跨学科学习及其综合素养的养成。同时,在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基础上,为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养成教育,整体设计了师范生四年综合素养提升计划,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的主题分别是:教师信念教育,青春校园教育,教育思想启迪,从教风采展示,教师才艺拓展,回报社会教育,教育实践创新,入职强化训练。孟宪承书院养成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这些活动注重将教师职业养成教育目标融入课外教育活动之中,并遵循教师培养目标,实现课内教学目标与课外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在校内、校外教育生活实践中培养教师职业信念、从教能力和对教师职业的感悟与理解。

三、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成果的辐射与影响

2006年至今,教育部教师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每年两次来校考察教师教育改革进展情况;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等多所师范院校校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先后到我校考察、交流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并借鉴我校改革经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做了深入的报道。200711月,原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率领来自中央和地方媒体的20余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专程采访了我校教师教育改革情况。

2008411日,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亲自主持会议。在座谈会上,本项目负责人、校长俞立中汇报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我校在教师教育整体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上的新思路、新举措,不但得到了陈小娅副部长的肯定和赞扬,参会的多位部属、省属师范大学校长也都认为,这一改革方向符合当今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